当前位置: 首页 > 公路企业
 
用技术与汗水炼成的技术精英
编稿时间: 2017-12-01 14:55 来源: 岳阳市公路桥梁基建总公司
 

他,二十年来一直坚守在生产一线,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路桥事业;他,在公路工程领域全面发展,工程技术、管理、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不俗的业绩,成为了岳阳路桥毫无争议的技术精英。他就是在平凡岗位上有着不平凡事迹的一名路桥职工——郑志坚。

一、初进路桥,磨砺与蜕变

1997年10月,郑志坚初进岳阳路桥,被公司派往湘耒七标任技术员,负责路基施工技术工作,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路桥人生。

那是98年夏秋之际,工地连续一百多天极少下雨,正是路基施工的黄金季节。他白天在工地忙外业,晚上整理内业资料,因施工处人手少,他还兼施工员指挥工程机械、发票、计码,工作十分繁忙,加班至凌晨一两点钟是常态,早上六点又要起床并负责叫醒机手们,中午很少有时间休息,即使偶尔休息一小会,也是手握闹钟,否则很难醒得来。这期间,他亲爱的外婆病重,老念着他的名字,然而直到老人家去世他都没能回去看一眼、送一程,春节回家后他独自在外婆的坟前痛哭不已。直到多年以后,说起这事他还一直不能释怀,内疚不已。

通过在湘耒、临长等几个项目的历练,郑志坚完成了从大学生到一名技术人员的蜕变,业务水平和意志品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工作中良好表现,几乎每年他都被公司评为“优秀青年”或“先进个人”。岳阳路桥作为湘耒高速和临长高速公路参建单位,因为成绩显著,分别于2004年、2005年获得第四、第五届“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这一中国土木工程领域的最高奖项。

二、技术创新的里程碑

2005年4月,岳阳路桥承接了重庆市绕城高速S6标的施工任务,郑志坚任项目副总工兼桥梁工程师。绕城高速项目控制性工程之一新滩綦江大桥是交通部西部建设科研项目《体外预应力桥梁设计施工技术研究》的依托工程,也是全国首座采用悬浇法施工的体内体外混合预应力体系桥梁。岳阳路桥作为施工主体单位,与同济大学、四川省公路设计院、重庆市高发司等单位共同开展科研工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郑志坚认真查阅各类资料文献,经常与技术员、施工员研究、讨论施工细节,与设计、科研单位专家交流沟通,力求用最佳方法解决技术难题。经过三年艰苦而踏实的工作,他和项目团队圆满完成了大桥建设和科研任务,该项目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和专利,为之后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指导。主要研究成果《体外预应力桥梁设计施工技术研究》成为交通部“十一五”期间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总体上达到同类技术的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体外预应力桥梁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郑志坚作为主要人员编写了《体外预应力转向区穿索及张拉施工工法》和《体内体外混合预应力体系刚构桥梁悬浇施工工法》,前者于2014年通过中国公路协会评审,成为岳阳路桥首个在全国推广应用的施工工法,也成为了公司技术创新的里程碑。

项目建设期间,他除了自己加强学习,还不遗余力对技术施工人员进行“传帮带”,为公司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他们后来陆续走上了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等岗位。

三、鏖战川藏,挑战“天路”施工难题

时间到了2013年,岳阳路桥中标国道317线四川甘孜段改扩建项目,郑志坚任项目总工,这是公司第一次在3500米以上的川藏高原“天路”项目施工。项目所在地海拔高,冬春季气温低(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三十六摄氏度),冰冻期长,自然气候条件恶劣,施工过程中泥石流、滑坡、落石等地质灾害频发,此外还不断出现无法预料的新问题、新考验,冻土区公路施工依然是世界级难题。

初上高原,他就遭遇了呼吸困难、头痛失眠等高原反应,在承受身体考验的同时,一系列技术难题接踵而来,给他带来了更大的考验。如何解决冻土区路基施工技术难题?如何解决高原隧道施工关键技术难题?又如何解决地震带、泥石流、滑坡区等危险地带路基、隧道建设技术难题?他苦苦承受着高原反应的折磨,四处奔走向专家请教,挑灯夜读认真研究技术方案,并进行实地勘察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研究摸索,他将聚氨酯保温材料用于隧道保温层,采用了自进式跟管工艺进行隧道大管棚施工等技术手段,这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成功运用既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也为公司以后承建高原项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四、新的征程,新的奉献

2015年9月,岳阳路桥承接了南益高速公路第八标段施工任务,郑志坚再任项目总工。白沙大桥是南益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岳阳路桥单独承建的第一座宽水面、深水基础、大跨径特大型桥梁。项目受关注度高、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工期紧,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项目一进场,郑志坚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精心编制重大施工方案,亲自到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对每道工序、每个细节认真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由于工期紧,项目进行了“二十四小时”施工,他和项目班子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已经成为了他的常态,这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全体人员的积极性。转眼到了2017年7月份,此时白沙大桥已完成了下构部分建设,正准备进行上构施工。钢栈桥上热浪滚滚,他仍然坚持每天到大桥指导、检查工作。益阳工地离家只有2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般职工都会定期回家看看,但他很少回家,仍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坚守工地,他说,“工程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我和项目经理佘岳军同志的压力都很大,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时刻紧绷神经,凝神聚力,带领职工搞好项目建设。”

由他主持实施的“深水桩基础施工工艺”、“反循环变水头施工工艺”等工艺,都是首次在公司项目上实施,不仅使工程顺利推进,还得到业主的充分肯定,认为岳阳路桥技术过硬,值得信赖。相信本项目完工后,他必将再次提高技术水平,再创新的技术里程碑,为公司今后承建宽水面、深水基础、大跨径特大桥提供重要的业绩支撑和宝贵的施工经验。

十几年光阴弹指一挥,郑志坚将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路桥事业。正因经历了施工一线的打拼与磨练,他已由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岳阳路桥的技术精英。今后,相信他将继续发扬路桥人勤奋踏实的优良作风,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为公司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