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路文化
 
赵启鸿 | 夜守湘资垸
编稿时间: 2024-08-19 15:01 来源: 岳阳市公路局
 

  甲辰孟夏,长江洪峰紧逼,洞庭湖水位也受四水影响暴涨,湖区随处可见一片汪洋。百姓生命财产危在旦夕,防汛警报一次次在三湘大地拉响,党和政府闻汛而动,各地防指发出一道道抗洪抢险的紧急指令。

  命令就是号角:“堤在人在”“水退人退”。当日,我接到指令已接近黄昏,我和办公室主任张帅一起来到防汛指定地点湘阴湘资垸,夜幕渐渐降临,堤上红旗在夕阳下格外显眼,戴着红袖章的守护队员来回巡堤。不远处,万家灯火在朦胧中若隐若现,巡走在湘资垸大堤上,湖风陈陈,徐徐吹来,令我思绪万千,感慨良多。

  守护的是一份责任

  湘资垸内有人口8.9万人,垸内耕地15万亩,水域6300亩,是岳阳市人口最多的农业乡镇。百里堤垸,维系着数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滔滔江水涌入,后果不堪设想。据负责湘资垸防洪指挥的湘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锦平介绍,这里水系比较复杂,湘水与资水两江交汇,又与长江、洞庭湖水系相连,不做到万无一失,就会一失万无。这里的老百姓自我防备意识比较强,每天早上会上堤观察水情,而且他们防汛经验很丰富,个个都是“神枪手”,一旦发现湖水尚为清水,则大抵安然无恙,一旦发现有浑水下泄,便知是河水倒灌,更加会提高警惕。胡部长娓娓道来,信心满满;他在这里已守护了三十多个夜晚,从他淡然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一份安宁。

  第二天上午,我正在值班室学习新泉镇防汛抗灾应急预案,镇党委书记张放来电告知,在李家港有一处险情,我们来到现场,看到在离大堤一百多米处,用沙袋严严实实地打了一个围,里面被砂卵石层层压实,围内浸出冰凉的清水。张放告诉我,这是刚处置完的灌涌。几个背着锄头、沙袋的中年人正要离开,我问他们是巡逻队员吗?他们回答说是抢险队员,那份专业人士的自信溢于言表。

  在返回指挥部的路上,巧遇市水利局副局长谢月秋,他早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水利专业,是我的好朋友,我们曾经在一栋楼里办公。他和我一样有点喜欢文学,经常给我发微信的暗语是“不思量”,我会立马回复“自难忘”,然后我们不约而同去某个地方小聚。这次见到他没有了往日的光彩照人,头发蓬乱,皮肤变得有些棕红,那颜色让人感受到了夏日阳光的炽烈,更让人感受到了一份责任在肩的坚守。

  守护的是一份情怀

  夏日的湘资垸是一幅动人的田园画卷,青色秧田生机勃勃,一片片早稻在风中摇曳,让人不由想起北宋周邦彦的词作《满庭芳·夏景》“人静鸟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也让我想起我的老家华容,98年遭受了洪灾的重创,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担任市林业局团委书记,我邀请十来个单位的团委书记去我老家捐款捐物,一晃二十多年,物是人非,但那份情怀一生没变。

  看到堤外正在耕种的农民,孩提时“双抢”的画面又浮现到了眼前:那时的农村贫瘠,用母亲的话讲那时村里没有一户“好人家”,每天顶着烈日,一边要忙着收割早稻,打谷晒谷,一边要抢抓时机,栽种晚稻。每天早上都是在睡眼蒙眬中被父母亲唤醒,要趁着天气凉快下田干活,中午有时来不及就吃点冷水泡饭,偶尔母亲会炒一个炸辣椒或蒸一个茄子,那是农村生活最大的幸福。

  我们家最多一年承包了十二亩农田,每年的暑假都是一次浴火重生。哥哥告诉我插田千万不能从胯下往后看,那会让你感到望不到头。经常从田里上岸时发现几条蚂蟥早已吃得圆圆鼓鼓地吸在你的腿上,你轻轻一拍它就会来个“自由落体”。偶尔遇到雷雨天气,一家人会从田里飞奔回去“抢谷”。“抢谷”的方式很简单,先把谷收成一个个小谷堆,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在谷上,有时雨水大就在谷堆周边挖一条水沟。现在回想起来那些画面,虽然有一些胆颤心惊,但那份对农村、对农民的朴素情怀早已融入血液。守护湘资垸,守护的亦是这份情怀。

  守护的是一份希望

  夜色下的湘资垸,宁静迷人,遥望星空,繁星点点,垸内萤火虫一闪一闪,垸外蝉声一阵一阵,稻花香从不远处飘来,沁人心脾。

  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就有先民在此开垦栽种。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彭德怀早年曾在此当堤工两年,也是为湘资垸护堤做过直接贡献的人,如今这里盛产富硒大米,也是梅花鹿、娃娃鱼的良好栖息地。

  乡村振兴伟大工程实施以来,湘资垸颜值飙升,一条条美丽的乡村公路进村入户,一栋栋乡间小洋楼玲珑有致,一个个绿色田园生机勃勃,一亩亩蔬菜长势喜人,一片片稻谷在风中轻轻起伏,等待丰收的那一刻。生活在湘资垸,让人安居乐业;置身湘资垸,让人心旷神怡;守护湘资垸,更让人感到希望在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