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然而,其间的荆棘、乱石和种种艰辛,只有自己知晓。
在路上,岳阳盛利工程公司播撒汗水、智慧和阳光,用心铺就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一条抵达胜利彼岸的坦途。
十二年,于历史长河不过惊鸿一瞥,而对于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岳阳盛利路桥人来说,却累计创产值3个多亿,这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业绩单,更是一组嘹亮高昂的时代强音。
十二年,公司从小做大,业务从市内延伸到省外,企业实力显著增强。这不单是一方百舸争流的生动赛场,更是一部艰难跋涉的创业历史。
十二年风雨无阻,踏平坎坷见大道!公司奋勇争先,如今已成为岳阳市路桥施工领域的一面旗帜,谱写了一部气势恢弘的华彩乐章。
箭在弦上,市场大潮初涉步
如果说,盛利公司由过去单纯公路物供站的一个工程部到今天施工公路、桥梁及市政工程,是一次历史性跨越,那么,盛利员工从过去坐吃“皇粮”到今天勇闯市场,则是凤凰涅槃后的重生。
走进岳阳公路物供新开新站,高耸的蓝色沥青拌合楼青山环抱 ,与白云交相辉映,“岳阳盛利”四个金色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辆辆满载石料的大型货车往来穿梭,好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岳阳盛利公司就座落在这碧水秀山之间。
2003年,当时的公路物供站面临传统沥青主业萎缩的冲击,业已举步维艰。150人的职工队伍如何吃饱穿暖的问题严峻地摆在总支一班人面前,如何冲出低谷、摆脱困境?有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经过慎重考虑、审时度势,物供站决定成立“一站三公司”,全面走向市场。元月23日,通过多方协商努力,盛利公司正式领取营业执照,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立门户。12年前的今天,盛利公司的注册资本仅为1500万元,带着物供站分流人员35名艰难起步,业务单一,以承揽一些零星分包工程施工业务为主,技术不熟练、施工效率平庸,那年的工程总产值才2350万元,市场业务严重不足,公司创业陷于茫然之中……
盛利公司的生存创业从何处着手?赶超发展从哪里起步?严酷的现实摆在公司领导班子面前!
面对市场竞争的激烈环境,盛利公司第一任总经理李锁龙果断提出不消极等待,而要主动出击、做好“闯”字文章。 也就是打这时起,盛利公司犹如劈波斩浪的船儿,扬帆起航。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创业伊始,盛利公司一帮人不等不靠,以顽强的意志在市场大潮中争得一席之地。一方面,他们立足本系统、本地区,在经营中突出一个“活”字,在行动中强调一个“早”字,深挖内部潜力,积极稳妥地发展现有市场。如在江西泰赣高速公路岳阳路桥C8、C9项目中,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在完成两座桥梁工程的基础上又争取到70万平方的封透层工程,累计完成工程产值450余万元,实现了开门红。
另一方面,针对发展迅猛的高速公路建设市场需求,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拓外埠市场。他们打破以往的保守、封闭的禁锢思想,广交朋友,建立广泛的信息互通网络;采取上门自荐、重点击破、立足长远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经营策略,广辟门路,用“干事业的真诚、做实事的态度”去赢得业主、监理、承包商的信任,从而扩大市场空间,那一年他们顺利争取到了临岗一级公路六十万平方的稀浆封层工程,尽管工程产值只有四百余万元,但是那曾经带给他们的是初涉市场的惊喜与希望。
攻坚克难,回归主业树丰碑
起步创业时的岳阳盛利公司没有什么技术优势,没有什么设备设施。公司该如何把握形势、抓住机遇?在这一系列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引起了公司决策层的深深思考:
在经过多轮新旧交替后2008年岳阳盛利迎来了一位最年轻的领路人——刘侠总经理。他的到来,可谓充满阳光,也充满无穷的挑战!他曾不无感触地说:“技术、设备设施资源是市场竞争力的主要体现,公司要在新一轮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中胜出,必须想尽方法改善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他的这些极具战略眼光的思路、目标,成为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创新,是公司发展的动力源泉;求实,更是公司稳中图强的牢固基石。08年由于国内“通货膨胀”、“经济危机”轮番上演,导致了许多项目出现施工停顿、路基交工延误,还有公路市场“粥多僧少”,竞争异常激烈,稀浆封层已经告别了暴利时代,“价格仗”导致业主和承包商算得滴水不漏,客观上导致了公司的效益空间进一步下滑。面对纷至沓来的困难,刘侠总经理认为不能坐等,而要创造条件上;要坚持向市场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公司领导层针对严峻形势,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决定充分利用自身设备优势,全速回归主业,发挥沥青路面专业特色。在稀浆封层业务萎缩的情况下,大力加强沥青路面摊铺市场。对内,抓住市局大中修业务不放松,控制成本、苦练内功,从“节流”方面创效益;对外,紧盯市政工程、小区道路等小业务,“小搞快干”,在单价高、资金回笼快方面做文章,从“开源”方面赚利润。
刘侠总经理常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盛利公司在成立之初的前五年,通过开拓创新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跃;然而如何在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继续在公路发展的大潮中站稳脚、走稳步?刘侠经理始终强调两点:第一,方向要对;第二,责任心要重。事实再一次证明,公司领导层的决策是正确的。路和桥,是路桥人挥写在大地上的壮丽诗篇,这诗中蕴含着发展的硬道理,浸透着求实的主旋律。
有道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2008年完成产值近3000万。其中沥青路面摊铺业务达2000万,占全年总产值的66%。公司走出了回归主业的第一步。
2009年更是突破5000万。其中沥青路面摊铺业务达到3600万,占全年总产值的72%,主业的回归给盛利带来的是勃勃生机。
2010年至2014年连续五年完成产值均在5000万以上。而其中沥青路面摊铺业务均占全年总产值的80%左右,盛利公司在全速回归主业的路子上步子越来越稳也越来越快。
数字是枯燥的,但是又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个个精品工程,是岳阳盛利公司赶超发展、创品求效的精彩缩影,是为今天与未来树起的一座座巍巍丰碑。
撒播汗水,一个脚印一首歌
“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已成为盛利人的核心价值观; “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在公司蔚然成风。他们胸怀壮志、撒播汗水,一个脚印一首歌,是他们用昂扬向上的斗志挺起了盛利坚实的脊梁!
“市场就是战场,等、靠、要注定会饿肚子,走出去,天地宽。”这是盛利第一任掌门人李锁龙同志常说的话。他除了将盛利公司在两年之内从一无所有带到拥有固定资产200多万元、年创产值1100万元、实现了历史的跨越外,其怀着执着的赤诚、对工作孜孜不倦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盛利公司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心。2003年9月份,为联系沥青封层业务,李锁龙同志会同其他站负责人一行四人去西安联系业务,在经过7天辛苦奔波返回岳阳时已近傍晚,其他三人累得两腿要脱节,纷纷回家准备休息时,李锁龙打点好行囊却自行驾车急忙往长沙赶,一同出差回来的站总支书记何祚清实在过意不去,同时担心老李劳累过度怕出安全事故,忙上前劝阻:“老李,休息一晚,明天再走吧?!”其实,年近五旬的李锁龙同志比任何人都累、确实太需要休息了,但他未假思索地说,“长永线那一帮人刚进场,一个星期没去了,我有些不放心,明天我还要去耒宜结帐”。就这样,李锁龙同志春迎风雨、夏顶烈日,为了盛利公司的发展竭心尽力,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开拓者之歌!
勤勤恳恳无私工作,默默无闻奉献春秋!无数盛利男儿头顶烈日、脚踩汗水坚守在每一个施工现场。2011年春节快要来临之际,君山区政府、业主项目部要求春节前确保华洪桥通车。要知道,离春节只有50多天了,困难是难以想象的。202项目经理向湖平接到任务后,马上组织项目部全体员工开会,稳定一些同志的情绪,谁又不想早一点回家和亲爱的家人团聚呢?但是为了保证春节平安、道路畅通,所有人都坚定了一个信念:一定如期完成任务!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这是盛利人的坚强性格。为赶进度,向湖平与李秋良两同志带领一班人起早摸黑,夜晚天空飘着雪花,他们仍站在刺骨的寒风中,坚守岗位、不辍劳作;晚上饿了,泡一包方便面充充饥,不知不觉中、就到了清晨。顽强的意志、高度的责任心,使他们不知熬了多少个这样的通宵,终于在春节前5天胜利通车,受到了君山区政府及业主的高度赞扬。这样一群“拼命三郎”们为了盛利公司呕心沥血、恪尽职守,大笔写下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奉献者之歌!
人生难得几回搏。如果说盛利员工是一支善打硬仗的队伍,那么刘侠这个“领头雁”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信誉决定市场,效益源于管理。七年来,盛利公司在他的带领下不知闯过了多少个难关、险关,他也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其中的艰辛,简直一言难尽。盛利员工们一直被刘侠的敬业、勤勉工作态度和运筹帷幄的决策智慧所折服,都称赞他是企业经营管理难得的一个儒将,他以真诚、诚恳的态度对待业主,赢得他们的信任,散发出独有的人格魅力。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多面手,十二年来,他从施工员、技术员,到项目总工、项目经理,再成为公司总经理,凭借着自己的真才实学、凭着一份责任、一份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走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是这样对员工们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不见硝烟的企业发展中带领着他的员工们斗智斗勇,人脉渐渐广泛,道路越走越宽,承揽任务连番取得好成绩。盛利公司2008—2014年七年间累计创产值约3.5亿元,创利润约2400万元,养活三十多位职工,七年间投入了600万元添置了戴纳派克进口沥青摊铺机、同步沥青封层车、稀浆封层车、沥青洒布车、轮胎压路机、水泥搅拌站等机械设备,赢得同行业的惊叹和敬佩。他也多次评为“最佳经营者、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荣誉,总是不负辛勤劳作的人;岁月,总是善待奋斗不止的人。他带领盛利走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激情书写了一曲催人奋进的守业者之歌!
大路远伸,桥梁高架。无垠的旷野,苍凉的山谷,留下盛利路桥人铿锵有力的足音,见证了公司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盛利路桥人如一块沥青、一颗碎石、一堆混凝土,把自己的青春岁月与火热情感,铸在桥上,融在路中,化作四通八达的坦途。回望这十二年,是盛利人一幅幅辛勤劳作的画卷,也是盛利人4300多个日夜探索与追求的剪影!十二年来,盛利人撒播汗水,用厚实的脚印写下的全是胜利者之歌!
历经风雨,踏平坎坷见大道
企业是船,文化是帆。盛利公司之所以能够实现大跨越和大发展、取得骄人的业绩,就是因为企业文化已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生命中,深深地植根于广大职工的思想、行为之中,成为一处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十二年来,盛利党支部班子始终坚决履行“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政治责任,牢牢把握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向。无论是起步的艰难时候,还是突破1亿元的辉煌时期,党建工作始终围绕经营生产中心,将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公司先后多次被市公路局公路物供站党总支授予“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十二年来,盛利公司始终以“诚信盛利、品牌盛利”为建设目标,在“以质量求生存、依信誉图发展、凭管理创效益”的发展理念指引下,践行“一流的质量、完善的服务”的企业宗旨,牢记“创造价值,创造幸福”的企业使命,多次获得“优秀施工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精细管理,开源节流,向管理要效益。岳阳盛利先后制定完善了《机械设备管理规定》,着重抓好设备维修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严控燃油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制订完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职工收入,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积极性;同时在公司施行《考勤制度》、《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奖罚制度》、《工程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等等。
不要使员工成为一个静止不动的平面,而要他们成为一个滚动着奔赴目标的圆轮。正是基于这种思路,在技术人才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公司不断地推出学习激励机制。公司特别注重员工的专业技术培训,先后有7人取得了公路工程一级注册建造师,22人取得了工程师职称,每年都有30多人次得到安全、质量、施工技术方面的培训。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使岳阳盛利在硬件方面得到了一个很大提升,还培养出一支业务精、技术过硬的施工队伍。目前,岳阳盛利职工的工资水平直线上升,队伍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均有长足进步,具备了年完成沥青混凝土路面一百五十万平方的生产能力,公司发展壮大为一个规范化、专业化的公路工程二级施工企业,公司对外知名度和信誉度也日益提高,形成了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十二年来,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不忘回馈社会的企业责任。公司累计向灾区人民捐款近5万元,并多次组织爱心献血、捐款捐物等活动,彰显了品牌盛利的良好社会责任。
盛利十二年风雨兼程,十二年激流勇进;十二年艰苦辛劳,十二年硕果满枝!每一步都隐含着盛利人奋发图强、不断跨越的心路历程。忆往昔春华秋实,展未来蓄势待发。这支勇往直前、能征善战的文明之师,来不及抖落身上的征尘,来不及畅饮庆功的喜酒,盛利路桥人一次又一次打点行装,奔赴新的征程,为实现美丽“中国梦”再次扬帆远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