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路文化
 
翰墨的长度
编稿时间: 2017-08-07 10:07 来源: 物资供应站
 

自2012年学会开车后,我的生活加快了节奏,比如上街买衣,逛书店或与朋友喝个茶什么的都很方便。但路况不好,加上一远,即便有车也不愿去。然而,有时还真不得不去。

2015年12月份,因出书的事宜去找107国道旁的同学帮忙。我这同学不止文字好,对出版的环节熟悉,还写得一手好字,用行内的话说,那叫书法。大概我在公路部门待久了的缘故,对路有点儿挑剔,路一好,心情畅快,驾起车来悠哉悠哉,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反之,情况大不相同。记得那天下午一下班便发了车,按同学说的路线行驶,可刚上国道便遭遇了塞车。一个“塞”字,就如人的体内出现了肠梗阻。隔着玻璃只见前面排着的车辆,数都数不过来。侧目一望,路面挤得爆满,连人行道也占了。我的印象里,国道应是畅通无阻的,至少给人宽敞的感觉。但事实上眼前的情况不但坑坑洼洼,而且窄得鼻子挤眼睛,实在很糟糕。卡在半路上,像一枚被堵死了的棋子,进退两难。一刹那,仿佛所有的时间都静止了,只有那个等字压在心里,像灌了铅似的沉重。外面的风刀子似地割得两旁的树木枯草呜呜作响,似在叹气。好在还有暖空调,才不至于让寒风乘虚而入、趁火打劫。由此,我不禁联想,我的同学经常在这条路上奔跑,他又是怎样的感受?我曾听说,他的房子紧挨国道,对面是驾考中心,川流不息的脚步声,车轮声以及纵横交错的车笛把他的住所裹得严严实实。长年累月,便在这种环境里读书写字,用翰墨的馨香与内心的宁静填满每一个时光。

一路走走停停,速度慢得叫人难受。好容易终于到了他家,一栋楼房临路而立,大门敞开着,用明亮的灯光迎接我的到来。一同迎接我的还有一股好闻的墨香。抬头一望,他果然拿着一管毛笔写着什么,桌子上站着“大道至简”四个大字,那气势,那笔力,不知说啥为好?我不懂书法,但隐隐感觉这“大道至简”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我读过他不少作品,字里行间渗透着一股道的气息。啥是道?听他说,即众生平等、万法自然的意思。忽然记起他说过前些年他在这里开了一个农家书屋,结果开张了一年,除了他们一家四口光顾外,没有一个其他的人,这样的境况弄得哭笑不得,以至于用毛笔写了一副春联:“农家少有读书子,书屋奈何麻将声。”或许,这样的境况与交通不便有关,兴许与别的什么有关。饭后,我们坐在临路的门面上喝着茶,调节一下杂乱的心情。尽管把玻璃和窗子关得紧紧的,仍不时有嘈杂的车笛声从门缝里钻进来,当然还有冷冷的月光透过窗子的缝隙飘进来,光与声音,速度和时间,便成了这屋子的一种映照。听他说,看一个社会的文明,物质不是唯一,精神内质的丰厚才至关重要,他最大的心愿是能将文化带到这里,用文化的汁液滋养左邻右舍的心灵。这话在别人听来也许在高调,但我相信他说的是真的,因为他有这份心思也有这个能力。离开时,他告诉我这个愿望不久会实施,因为国道马上要拓宽了,路一拓宽,环境大不相同。说这话时,他的眼睛里发出一种异样的光。这光,一半含了自信,一半含了憧憬。此刻的月光洒在他的身上,也显出一种静气。

我的书在同学的帮助下很快进入了编辑程序,我知道他肯定白天看我的稿子,天一黑又弄他的书法,忙个不停。忽然一天他在电话里告诉我,门前的国道拓展工程开工了。那一瞬,我似乎听清他浑身血液流速的加快,也听清机械欢快转动的隆隆声,或许还有不少鸟儿也在鸣叫吧。想象得出,我的同学盼望得太久了。因了门前的路,他曾目睹过不少交通事故的惨状和塞车的情景。我问你门前的小商店拆了?他说拆了,这么大的美化工程哪有不配合的道理?这才晓得107国道改造是件大事,于人于己大有裨益。一周后,我从城里出发,绕着道儿去他的住所,老远就听见挖机的轰鸣声,大卡车的奔跑声,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种旋律。走近一看,从北往南长约几公里的路上呈现出大大小小的土堆,或一长溜一长溜深挖的土坑。整个空中,弥漫着新鲜泥土的气息。我知道,那是沉淀了无数岁月的气息,或许这一块泥土曾经是稻田,生长过不少五谷,那儿一块曾洒下过谁的先祖的汗水以及温热的呼吸……此刻,全在阳光下一一翻晒,与那些施工人员的身影、机械运动的轨迹一道绘成一幅时代的图景。也想象得出,那种在天地苦寒季节里施工抢进度的辛劳,可能呼呼的北风对这些影像比我更熟悉吧。站在同学的地坪上一望,那先前的小商店真的没有了,一股脑儿交给了机械的轰鸣声,或许还夹杂了一丝惆怅。但我的同学——那个用笔墨填满时光的人,他的脸上没一点失落,反而有一种无言的欣喜,这欣喜在空气里传递,传给树木和阳光,似乎屋旁的树木和阳光也充满了欣喜。马路边站着不少人,围着大蚱蜢似的挖机看热闹,大多是周边的居民。我的同学走了过来说,不出几个月这路就宽了,至少他的门前一片畅达。我明白他的意思,这是个惠民工程,带给人的好处不少,不止鲜活了视线,而且加速了由表及里的发展。发展是个抽象的词,既有物质的,更有精神的,而精神又是人类走向高贵必不可少的环节。比如文学和书法,便让人变得轻松愉快,收获到现实生中许多很难找到的东西。走进屋里,他的墙壁上突然多了一个条幅——“弘道养正”。显然是刚挂上去的,是颜体,笔势开张,浑厚,且有霸气,无形中给人一种震撼。文以载道,书可养道。这个道是道德?操守?正气?在我看来,至少是一种正能量吧。显然,也是他此刻心境的表达。我们谈了一些出书的事宜后便看他写字,一笔一画之间,浓郁的墨香味氤氲出来,传入我的鼻息,又从毛细孔传遍全身,仿佛我也是他笔下的一个文字了。哦,一撇一捺是个人,恰恰这个人字最难写,社会由一个个自然人组成,人有骨肉气血,有思维,有想法,每一个动作行为涵盖了丰富的感情色彩。比如这窗外道路的拓宽又出自多少人的深思熟虑,牵扯着多少活跃的神经?不得而知。

我只晓得,此刻我的同学在无言的欣喜中进入了一种极好的抒写状态,正如前面的路也在抒写着一腔时代的情怀。我被浓烈的翰墨香味浸透着,包裹着,忽然产生想学书法的冲动。

很快,我的新书出版了,给我来年的春天增了一抹亮色。然而,想学书法的念头像膏药一样跟随着我,甩也甩不掉。恰好同学打来电话说,他门前的马路拉通了,能自由奔驰,并在家里办了个书法工作室。果然一点不假,走到他家门前的马路上,但见先前的国道宽了不少,路面平展展的,两旁的树木与车流、阳光、空气、蓝天融成一幅崭新的画面。这样的图景,无法用语言描摹,一下子让那个泊在脑海的“塞车”二字消失怠尽。此刻,我又找到了悠哉游哉的况味,大有“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的感觉。古人说,心由境造,大概是这个样子罢。

书法工作室设在二楼,挂了不少古人墨迹的喷绘写真,还有一些学习书法的人在这里写写画画,我的同学一个个地教,那认真的劲儿没得说的。此情此景,真个是“满堂云烟气,一腔赤子心”了。离开那间书法室,走了很远的路,我的全身仍散发着一股好闻的翰墨香气,以至于我疑心沿着这条路往前走,会抵达一个迷人的精神彼岸。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